生物医学工程定位于医工深度交叉融合、基础与应用研究兼备的国内一流学科,形成3个特色鲜 明的学科方向:
生物力学与健康工程 |
||||
发掘可干预增龄伴随的器官稳态失衡的新型细胞靶标和分子靶标,研究脑、血管、皮 肤等功能障碍的评价方法,阐明生物大分子与生命活动维持和调控关系、疾病发展中的生 物大分子网络及信号转导机制,从生物力学、自身免疫损伤、慢性功能退化、多通道刺激 响应等角度研究生命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药物靶点和新型标志物,揭示伴龄疾病发 生、发展、转归、康复过程的稳态调控和干预规律,开发干细胞命运调控及复杂器官制造 和功能重塑策略,发展新的康复治疗理论和技术; |
||||
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 |
||||
利用和融合生物启发的构筑、连接、交互原理,开发微环境响应的材料特性转变或原位组装技术,转化为系统生物智能型感应、响应功能多维并行处理的智能混合增强植入物和器械,揭示动态响应型主动组织修复的生物材料精确构筑规律,阐明组织功能重建的材料生物学原理,开发组织精准适配的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融入活体细胞自我修复能力的活体功能材料制备方法,发展细胞和组织微环境重编程和程序化干预的药物缓控释系统关键技术,实现生物规律转化为工程设计变革性发展的诊疗一体化智能体系。 |
||||
医学诊疗技术与器械 |
||||
突破健康功能态动态辨识和精准干预的关键技术,开发对人体重要生理和生化指标进 行长期连续动态监测的敏感元件、可穿戴技术与器械,创制重大疾病早期检测、动态示踪 及可视化监测的生物医学诊断器件和试剂,阐明生物信息提取、数据加工的系统集成和编 解码规律,构建工程技术装置与生理系统的闭环控制、类脑智能与人机交互的智能系统集 成方法、智能算法和分析技术,发展高通量工程化细胞处理芯片、无创多物理因子刺激的 治疗装备、内源性微环境或外场高灵敏驱动的配套材料。 |